日产免费线路一二三四区别 第374章 法理与情理

69书吧 69shuba,最快更新小说顾晨陈宝船大明我给老朱当喷子的那些年笔趣阁最新章节!

“可笑,谬论,你这纯粹就是谬论。”

朱标这时已经有些生气了,他继续重申自己的观点。

“每个士子金榜题名做官之后,最后都会回馈乡里,你们詹氏族人,难道就没得过你的恩惠?”

“何况赵勉所在的乡贫瘠得很,早年又多多少少给过他帮助,花销自然要比其他人要大些。”

“他只不过是好心过头,若是将他给剥皮充草,夷其三族,那以后的士子还会帮扶他们乡里吗?”

嗯,是的,朝廷也是鼓励这些官员回馈乡里的。

因为朝廷毕竟远在京城,不可能照顾得了每个贫困地区。

所以当每个地方出了富商也好,出了官员也罢,朝廷都会鼓励他们,自己去帮扶自己的家乡。

修桥修路修学堂都是基本操作,这是有利于社会稳定的,只不过,赵勉扶得有点儿太过头了。

顾晨觉得肚子里在唱空城计,又饿不说脑壳还昏昏沉沉的。

便趁着他们辩论的空隙,朝桌上的糕点伸出了魔爪。

今儿的糕点是御厨做的芙蓉糕,芙蓉糕名字听着高大上,其实就是咱们都吃过的沙琪玛。

软糯香甜,还夹着各种果干,他两口便干完一个,顾晨又直接伸手去拿两个,想着垫吧垫吧再说。

云奇看得瞪大了眼睛,却又不好意思提醒他注意场合。

这个顾大人,他就有这么饿么,陛下和太子还在呢?

詹徽心里这会儿也来了火气,立刻反问朱标。

“帮扶乡里?”

“太子殿下的意思,是用贪污的钱去帮扶乡里是对的,这样的做法是值得原谅宽容的是吗?”

“天下需要帮扶乡里何其多,人人都要帮扶乡里,难不成人人都要原谅宽容,都要网开一面吗?”

不光杀人的时候会眼红,辩论的时候也会眼红。

詹徽和朱标辩论的时候,就经常忘记人家标儿的身份,给朱标气得脸红脖子粗也不肯退缩。

“孤问你,天底下能有几个赵勉?”

闻言,朱标是彻底生气了,他生气地质问道。

“有几个在那样的环境下还能坚持读书并出头的?”

“有几个吃着土去赶考的,有几个是贪了钱没有享受的?”

“让你去,让你去过他那样的日子,你不一定做得能比他好,他只不过是一时糊涂走错了路,又不是拿钱去享乐,去醉生梦死去了。”

“让他和刘氏去死就够了,你何必要将人刘三吾赶尽杀绝,刘氏一个外嫁女,刘三吾如何能知女儿的德行吗?”

早一辈的大儒都死得差不多了,就剩下这个刘三吾了,何必要给赵刘两家赶尽杀绝呢?

“不管天下有几个赵勉!”

詹徽今日是不想服软的,说什么也要争过太子。

“犯了律就该按律法处置,否则律法拿来做什么,当摆设不成?”

说罢,他干脆扭头便看向顾晨道:“顾光曦,你来说,我说的是不是这个理,赵勉该不该剥皮充草?”

闻言,大家都向顾晨看去,却见他刚拿着第三块芙蓉糕准备咬,顿时都翻了个白眼。

这个顾光曦,他是有多久没吃东西了?

这么严肃的场合,他是怎么有心情吃东西的?

只有朱标提起衣摆坐到顾晨旁边,还好脾气地道。

“父皇,不如着人上早膳吧,咱们还是吃完早膳再谈如何?”

瞅光曦饿得,礼数都不讲究了。

老朱自然不会驳儿子的面子,当场就让人去传膳了。

“对,先吃饭。”顾晨立刻喜笑颜开,还不忘提出要求:“那个,能不能再上些皇后娘娘腌的小酱菜?”

马皇后的手艺好啊,腌的泡菜酸辣脆爽下粥最好不过。

当然,那个辣是生姜的辛辣味儿,不是辣椒的辣味儿。

自从吃过一次他就念念不忘,回家让厨子琢磨出来的泡菜虽然也好吃,到底不如马皇后腌的好。

“哼,你倒是会吃,若是将你如苏东坡那般各地流放,只怕你也能整出各种光曦菜出来。”

老朱虽然有些嫌弃他这样,可到底还是点点头表示允许了。

毕竟他也要吃妹子的腌菜,没那腌菜喝粥都不香。

老朱家和臣子吃饭也不讲究,就跟去邻居家串门似的。

大家都直接在一桌吃饭,完全不管臣子自在不自在。

美其名曰:分餐制吃饭不香。

饭桌上顾晨和老朱风卷云残,连干了三大碗白粥加三个馍,还有各种小菜,当然老朱还吃了肥羊肉啥的。

顾晨看得嘴角直抽抽,大早上吃这玩意儿也不觉得腻。

而詹徽和朱标两个食欲就要差些,朱标是给老詹气得,詹徽则是不愿意和皇帝太子同桌用饭。

太拘谨了!!!

他向一旁不停往嘴里炫食的顾晨,就觉得这家伙咋那么自然呢,就跟是在自家吃饭似的。

吃饱了,顾晨有点困,可看着大家都等着自己说话呢,他到底还是识趣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詹大人说得对,律法无情,犯了法若是都讲情面的话,那律法有就等同于没有嘛。”

见朱标的嘴瞬间抿成一条直线,很显然是有点不高兴,不赞成这个说法,顾晨又连忙柔声给标儿顺毛。

“太子殿下也说得对,俗话说这律法无情人有情,若按死板的律法来,确实会显得天家冷血了些。”

朱标点点头,这正是他的观点,他觉得勉罪不至此。

可这事顾晨也很难评啊,从古至今律法和人情起冲突时,最纠结的应该就是判案的官儿了。

因为他按律法会被人骂,不按律法也会被人骂。

到底是应该讲人情还是应该讲法理,这个论题实在太复杂了,不是一两句就能说清楚的。

就是是把全天下饱学之士,全都召集在一起讨论个十天十夜,只怕是也得不出最终结论来。

“小顾,你这是在和稀泥啊,你得说清楚些。”

虽然老朱也觉得,儿子和詹徽说得都有道理,可他还是想听个准确的答案,所以直接问道。

“你到底是支持法理呢,还是支持人情呢?”

从顾晨整顿律法、削弱锦衣卫滥用私刑的职权来看,他当然是站在坚决支持国家律法那边的。

可对于这个赵勉,你让他说按律处罚他又觉得残忍了点儿,所以他纠结了半晌才说道。

“国君要治理国家,民无信不立,这是治理国家最基本的,可国君对待臣民,该宽厚的时候也该宽厚些。”

“陛下规定赃六十贯以上,应该处以剥皮充草这是铁律,这个确实改不得,可却没有说要夷其三族或则全族,这个陛下可以适当宽厚。”

“臣以为赵母携子求学感动天地,死而无嗣过于凄凉,陛下可以,以怜悯赵母为由留赵勉子嗣于墓前尽孝。”

“刘三吾若查实,确认无过错,便以年迈为由恩释,这也是符合我朝宽厚老人律法的。”

总结:有明确法律条文的比如赵勉必须剥皮充草以正法典,但没有明文规定的附加刑罚,比如要不要连坐刘家就不是必须的了。